1951年全國鐵路展覽會
1951年的金秋九月,來自全國各地的鐵路勞動模范代表滿懷喜悅和激動的心情齊聚首都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全國鐵路勞模代表大會。為配合此次會議的召開,展示新中國鐵路建設的嶄新面貌和豐碩成果,鐵道部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原明清時期太廟)舉辦了頗具特色的全國鐵路展覽會。這次展覽會內容豐富、層次分明,陳列方式多樣、技術先進,尤其是展品中的模型、實物等,使展覽更富有觀賞性、新穎性和互動性,在當時各種各樣的展覽中可謂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展覽主要包括序廳及6個專題展室。步入位于太廟戟門的序廳,一幅毛主席站在五星紅旗下揮手的巨像展映在眼前。真實記錄二七大罷工的史畫展板分列在巨像的東西兩側,表明這場規模壯大、影響深遠的罷工斗爭的重要歷史意義。在戟門后面陳列著一個設計精巧的電氣信號沙盤。沙盤中設有雙軌環形線路,而且經過隧道和橋梁;紅黃綠色的信號燈忽明忽滅,小火車依自動閉塞裝置的信號燈而行止。生動有趣的沙盤展示了當時我國鐵路電氣裝置的進步。
過戟門而入大殿,巨大的全國鐵路發展形勢圖立即映入眼簾。形勢圖運用燈光顯示了自1947年以來歷年修建的鐵路里程,并且附有各項圖表。由此便進入第一展室,這里集中展示了人民鐵路的發展歷程。在解放戰爭時期,鐵道兵團及鐵路職工堅決響應“解放軍打到哪里,鐵路修到哪里”的號召,不畏艱難險阻,不計生命安危,修復了主要鐵路的路線、橋梁、設備及機車車輛。尤其在搶修橋梁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人物。如在搶修第二松花江橋時,鐵路工人在零下35攝氏度的嚴寒中奮勇勞作,僅在4個月內就完成了任務。在修復隴海鐵路8號高橋時,“登高英雄”楊連弟憑借勇氣和智慧攀上40多米高的橋墩,提前完成修橋任務。這些英雄事跡充分彰顯了鐵路工人的時代精神和高超技能。
隨著鐵路不斷修復,運輸作業逐步恢復和發展。這個方面的情況在第二展室得以呈現。第二展室通過模型、照片、圖表等方式既展示了鐵路設備如各型機車及客貨車輛、車站廠房等的情況,又顯現出負責運輸、計劃運輸的新制度及貨車技術裝載方法、裝卸作業、客車服務、列車宣傳的新成就。第三展室展出的是鐵路工人的各種發明創造。這個展室空間最大,展品也較為豐富,尤其是標記著鐵路勞模的名字,陳列著他們創制的實物或模型,充分展現出鐵路工人的燦爛智慧。
在第四展室,觀眾會看到許多英雄人物的照片及事跡,如“七戰七勝”的王吉奎、“三打三拉”的英雄機車,保證通信線路暢通的電務搶修隊以及不勝枚舉的英雄兒女的事跡。在完成國家生產運輸任務的同時,職工的文化和福利生活得到改善。上百種書刊為鐵路工人發表優秀作品提供了平臺,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大大激發了鐵路工人的勞動熱情。觀眾通過照片還可以看到裝飾精美的文化宮、設備完善的俱樂部、風景秀麗的海濱休養所或療養院。統計圖表顯示,1951年上半年,有20余萬鐵路職工參加政治和業務文化學習。進入展覽的“尾聲”第六展室,新中國鐵路建設的進展、規劃及前景相繼展現。在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隴海鐵路天水至蘭州段、成都至重慶鐵路建設等加快推進,武漢長江大橋也在進行踏勘等。光明而美好的前景鼓舞著鐵路工人對祖國建設事業的信心。此外,在戟門外東、西兩側亭子里還陳列著一些大型的模型和實物。文化園還鋪設小型鐵路,附有各種設備,并駛行小型列車,為觀眾演示鐵路行車作業的基本過程。
此次展覽會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辦好人民鐵路,為建設偉大的祖國而奮斗”的主題,系統而生動地展示了新中國鐵路建設的進步和成就及鐵路工人的精神和風采,令觀眾耳目一新、深受鼓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