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老話。即使一個人的計劃再縝密有序,也難免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亂。當自己原定的出行計劃由于各式各樣的原因不得不臨時變更出行的去向時,那張已買好且傲嬌地曬在朋友圈里的車票就變得很有諷刺性。當準備更換出行目的地時,必須先退原車票,再在網上或在售票窗口重新買一張車票。期間,流程繁瑣、心情煩悶不說,還白白搭上退票手續費,這就對本身緊張的票源形勢下,增加了諸多不便,更何況,鐵路購票一直以來就是老大難的問題,倘若遇到春、暑運、黃金周節假日,想要重新買到理想車票,幾乎是一項極限挑戰。

旅客臨時更改出行計劃的現象一直是有增無減,按照鐵路部門原規,旅客在購票后如要改簽,只能改換乘車日期、車次和席位,目的地則無法“一鍵式”改換,要想改換目的地,就得先退原票,再買新票,這樣重復的手續流程,對旅客來說,完全是增加出行時間的成本。出行不夠便捷,這在社會大眾的舌尖上,是一直不絕于耳的質疑聲。

盡管出行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便,但是,在經濟化的社會,在許多物價成幾何倍數上漲的今天,鐵路部門不但將火車票保持著原價不漲,還不斷升級服務,這一系列行為十分難得。在新的政策上,我們能看到,鐵路部門為了便民利民,其奉獻精神可以說是始終不渝。近幾年,隨著鐵路各類旅游產品的陸續推出,鐵路吸引到不少“鐵粉”加入,為了方便旅客,對乘客出行經濟、時間成本的節省問題作為優先考慮的問題。鐵路在客源基數猛增的同時,隨之也產生了游客行程改變、退票數量上升的系列問題,鐵路退票、改簽的舊政策在鐵路迅速發展的今天,其模式顯得特別陳舊,從網絡退票數據的暴漲及各車站退票“長龍”現象都能充分說明“退改簽”舊政策的落后。

鐵路退票環節,向來是行業領域輿論的中心點,但是這一次鐵路“變更到站”服務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為旅客改簽、變更到站車票的流程進行了一次瘦身。乘客變更到站車票刪減了退票環節,這一政策不僅節省了旅客改簽車票的時間成本,還為旅客節省下退票的手續費。換言之,鐵路部門“變更到站”服務的推行,是為旅客實現了“一條龍”換票服務,尤其是在火車票預售期提前60天的前提下,更為乘客提升了一定的旅行體驗指數。鐵路的“變更到站”,使服務變得更加貼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