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地發生校園暴力現象,僅僅因為同學間的小矛盾,就采取極端暴力措施。讓我們深刻的意識到傳統教育模式的轉變過程中,一些學生的個人主義意識的瘋漲,學校教育的監管缺失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快樂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其合理性,與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相比已經有了大大的提高。但近幾年來,所謂的“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轉換,令放縱有在學校里卷土重來的趨向。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們能快樂的學習,但問題在于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過度的強調快樂學習,使快樂學習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變成學習必須要快樂,不高興就可以不學習。
學習的道路沒有捷徑,知識本身就是需要吃苦的。快樂教育不是等于放松約束孩子,盡管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被尊重,但快樂教育應該是基于標準的教育,不應過度放大幸福教育。一方面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內容上的放松;另一方面也會降低我們對孩子的性格和紀律教育的要求。
快樂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易于比較的概念,很容易迎合大眾心理。但是,孩子的個人主義和個人的訴求被太過重視導致了教育的價值的混亂,造成了學校和學生的定位不明確。同時,來自社會和家長的壓力,導致學校越來越不愿意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讓一些學生成為學校的小霸王,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并沒有真正的快樂體現。
只有幸福沒有煩惱的成長是不存在的,即便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人格也不是完美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在社會中成長。有激勵、有愛心、有監管、有約束,培養孩子的毅力,教會孩子有一顆懂得敬畏的心,而不是個人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是值得學校、家長和全社會重新審視的問題。(王媛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