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喻老》中有一則寓言,神醫扁鵲見蔡桓公說:“您的皮膚紋理有點小病,不及時治療恐怕要加重。”蔡桓公不以為然。十日后,扁鵲又說:“您的病進入腸胃。”蔡桓公聞言反而不悅。不久,扁鵲使秦,恒公遂死。這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
桓公已去,然而留給世人“諱疾忌醫”的教訓卻十分深刻。由此,筆者聯想到有些鐵路職工在運輸安全生產上,也存在盲目自信和麻木僥幸的“諱疾忌醫”現象。
眾所周知,有病不治會讓小病變為大病,甚至不治身亡。而安全隱患不除,則會讓小隱患變成大隱患,最終釀成事故。如果生產中出現了安全隱患,那么就像一個人得了疾病一樣,應當及時治療,防患于未然。可是在安全管理上,有少數人卻像蔡桓公一樣,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就怕別人挑毛病、找問題、提意見。當有人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或查出安全隱患時,總認為是沒事找事或小題大作,整改的過程中總是躲躲閃閃、敷衍搪塞。
無數次事故的教訓告誡我們,只要存在隱患,發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則是偶然的,放縱隱患,就是對事故的縱容。讓我們正確對待存在的問題和事故隱患,虛心接受批評,認真抓好問題整改,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生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